【時報-台北電】綜觀近一周倫敦(LME)基本金屬情勢,本周倫敦金屬交易所(LME)期銅價格整體呈現震盪上行走勢,期間雖受獲利了結及中國需求偏弱影響而一度回落,但供應干擾不斷以及美元指數持續走軟,使得銅價於週後段再度強勢反彈,並觸及16個月以來新高。
周初,期銅價格受到美元指數下跌及供應擔憂支撐。印尼格拉斯伯格銅礦自9月初因泥石流事故暫停運營,市場預期供應將出現持續缺口,分析師也下調了2025至2026年的全球供應預測。此背景下,加上美國公布的經濟數據普遍優於預期,美元承壓下行,使以美元計價的銅對非美元買家更具吸引力,帶動期銅於9月29日上漲至每噸10,414美元,創下階段新高。然而,隨著第三季度即將收官,部分投資人選擇在國慶長假前獲利了結,導致9月30日銅價自前期高點回落。中國洋山銅溢價下跌至每噸50美元的六周低點,顯示現貨需求不振,加上官方製造業PMI雖優於預期,但仍連續第六個月位於收縮區間,令市場對中國銅需求的展望承壓。期銅當日下跌至每噸10,268.5美元。進入10月,供應擔憂再度升溫。智利礦業巨頭安托法加斯塔(Antofagasta)旗下Los Pelambres銅礦工會拒絕合約提案,存在罷工風險,進一步引發供應中斷憂慮。數據亦顯示,智利8月銅產量年減9.9%,創兩年多來最大降幅,反映全球最大生產國的供應壓力正在加劇。同時,美國政府陷入停擺僵局,拖累美元指數續跌,推動期銅於10月1日反彈至每噸10,379美元。10月2日,供應面利多進一步發酵。除了格拉斯伯格和Los Pelambres的不確定性外,剛果(金)的卡莫阿-卡庫拉及智利厄爾特尼恩特等大型礦山也曾出現中斷,市場對全球供應安全性愈發擔憂。LME註冊倉庫銅庫存降至141,725噸,為兩個月新低,顯示現貨資源趨緊。即便中國需求前景疲弱,但供應風險與美元走軟的利多效應相互疊加,使銅價一度漲至每噸10,490.5美元,刷新16個月高位。
綜合來看,本周期銅價格走勢呈現震盪上揚格局。供應干擾是推升銅價的核心驅動,包括印尼格拉斯伯格事故停產、智利產量大幅下降以及潛在罷工風險,使得市場持續下調未來供應預期。同時,美元指數下行則增強了以美元計價金屬的投資吸引力。雖然中國需求前景仍顯疲軟,國慶假期交投清淡與製造業持續處於收縮區間對價格造成壓力,但供應緊張的現實與投資人對長期缺口的擔憂,使得銅價整體仍維持強勢。
影響價格波動品項有: (20250926~20251002)
9/29三個月期錫報每公噸35490美元,觸及近六個月最高。
10/1三個月期鉛上漲22美元,報每公噸2010.5美元。
10/2三個月期銅報每公噸10490.5美元,漲觸16個月新高。(編輯:呂方維)(商品行情網)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