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時報-台北電】綜觀近一周倫敦(LME)基本金屬情勢,本周倫敦金屬交易所(LME)期銅價格呈現高位震盪後回落的走勢,整體仍受到宏觀面壓力、美國貨幣政策預期轉變、科技股拋售情緒、中國需求數據疲弱,以及美元指數走強等多重利空影響。儘管期間因股市企穩及供應干擾帶來短暫反彈,但整體仍難扭轉偏弱格局,使期銅價格數度回落。
周初銅價下跌主要源於宏觀面情緒急遽轉弱。美國聯邦儲備理事會(FED)官員接連釋出鷹派言論,使市場對12月降息的期待快速消退,引發風險資產全面拋售。全球最大消費國中國也公布了一系列疲弱的10月經濟數據,工業生產與消費增速雙雙創下14個月低點,固定資產投資亦錄得逾五年來最大降幅,凸顯房地產與基建投資持續不振。宏觀利空疊加,使LME銅價大幅回落近1%,帶動整體基本金屬承壓。進入本周第二個交易日,美元指數小幅走強,令以美元計價的銅價對非美買家更顯昂貴,進一步壓抑買盤。市場同時在等待美國延後公布的就業數據與更多政策線索,使投資人偏向觀望。雖然中國長期需求仍受基礎設施與綠能投資支撐,但短線工業數據疲弱仍令外部需求預期承壓。期銅因此延續前一日跌勢,再度向下修正。中段行情則受到科技股拋售與整體市場風險偏好下降衝擊。因市場對AI與科技股估值過高的疑慮升溫,導致美股科技板塊回調,進一步牽動大宗商品市場情緒。有色金屬作為風險性資產,在連鎖賣壓下遭受拖累,使銅價連續第三日下跌。儘管人民幣升值提高中國買盤能力,但仍不足以抵消宏觀面壓力,使市場保持偏空走勢。不過,週中後銅價曾出現短暫反彈。部分投資者認為連日回調已提供不錯的逢低買進機會,加上美股在Nvidia財報公布前企穩回升,使市場風險情緒略見改善。同時,供應端干擾仍存在,美國自由港麥克默倫旗下印尼格拉斯伯格礦因九月泥石流事件停產,且預計需至2026年7月才能完全恢復生產,使市場對供應偏緊的擔憂升溫。這些因素共同支撐銅價結束連三黑,出現小幅反彈。然而,反彈力道並未延續太久,因後續市場再次受到美元指數回升與中國需求疑慮影響。美國9月就業增長優於預期,使市場認為FED 12月暫停降息的可能性升高,推升美元,壓制以美元計價的金屬。另一方面,中國房地產市場長期疲弱且電網投資步伐放緩,加上海關數據顯示10月陰極銅進口量年減22.1%、月減15.7%,顯示實際需求仍顯疲弱,拖累銅價再次走弱。
整體而言,本周LME期銅價格在多空因素交錯下呈現高位震盪偏弱格局。宏觀面壓力為本周主要利空,包括 FED 鷹派立場、美元偏強、全球股市波動加劇以及中國經濟數據不佳的綜合影響。而供應干擾雖構成一定支撐,但力道不足以推升銅價走出明確反轉。未來銅市走勢仍須持續關注 FED 12月會議動向、中國後續刺激政策力度,以及全球主要銅礦運營狀況。
影響價格波動品項有: (20251114~20251120)
11/14三個月期鉛下跌14美元,報每公噸2064美元。
11/18三個月期銅報每公噸10719.5美元,銅價連3黑。
11/20三個月期錫上漲115美元,報每公噸37068美元。(編輯:呂方維)(商品行情網)
|
|
|